如今,城市中的剧院演出已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够呈现优质演出的大剧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伴随着西安“双中心“建设的提出,西安今年将迎来一座全新的演艺城堡——西安大剧院。
从地下38米深处开始施工的综合性大剧院
西安大剧院是位于高新区的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大剧院项目。华商报记者了解到,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是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核心承载项目,同时也是西安市获批全国第四个国家“双中心”后的核心展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额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6.2万平方米,地下13.2万平方米,由文化艺术中心、科技中心、城市展厅、配套服务用房、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等功能组成。
其中,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大剧院项目占据高新区中央创新区城市客厅片区的“核心C位”,是一座从地下38米深处开始施工的综合性大剧院。
在空间布局上,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大剧院包含有歌剧厅、音乐厅、实验剧场、综合排演厅,专业功能完备,可满足不同艺术门类演出需求,是集歌剧、音乐、戏曲、话剧、儿童剧、实验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剧院。同时,设有艺术教育和商业空间辅助配套,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和艺术体验。
此外,歌剧厅还是在国内新建大型剧院中首次采用沉浸声音响系统,打造沉浸式立体视听体验空间。
未来之瞳项目由著名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西安市政府城市规划建设顾问王澍主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王澍以秦岭山脉的连绵起伏和“未来之瞳”的放射状城市形态为灵感,打造了一个具有大地景观特色的城市艺术空间。在整体理念上,王澍坚守建筑的深层意义,秉承预演城市未来的使命,致力于融合本土城市肌理和未来空间,实现未来之瞳·瞳系列的深层美学沉淀。在具体设计上,王澍以连绵起伏舒缓的山体形态应和着秦岭山脉和“未来之瞳”的放射状城市形态,以大地景观形式打造富于亲和力的城市艺术空间。
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设计图中的大致形状已经初步显现,作为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地标建筑,未来之瞳将打造国际水准IP剧目,助力区域文化经济繁荣发展。未来之瞳也标志着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文化经济繁荣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将成为西北地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记者从西安高新区获悉,目前,西安大剧院音乐厅、城市展厅、科技中心主体结构均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墙体砌筑和机电工程的施工。歌剧厅主体结构即将封顶,室内的墙体砌筑和机电工程已经提前穿插施工。西安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西安大剧院将于年内开放。
西安高新区城市客厅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剧院项目工程师党盼盼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技术领先、功能齐备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汇集各类顶尖文化艺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填补区域标志性文化艺术建筑的空白,为高新区乃至西安市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歌剧厅在国内新建大型剧院中首次采用沉浸声音响系统,打造沉浸式立体视听体验空间,尤其在多媒体类型演出中配合多媒体影像的变化,可极大增强观众对演出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陕西大剧院启幕7年
是陕西省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
与此相比,建成已7年的陕西大剧院作为陕西省西安市的重点文化地标,也已经形成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
2014年3月,陕西大剧院在西安曲江新区正式开工建设。陕西大剧院是陕西省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项目占地34.5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是一个设有1957座歌剧厅和521座戏剧厅的特大型剧场建筑,用于歌舞剧和文艺演出,兼顾话剧、杂技、曲艺、音乐剧、会议等多种功能使用。
大剧院是贞观广场的收官之作,结合音乐厅两大场馆的总座位数现位列全国观演类设施规模第四,是全国最大体量、最大跨度的唐风剧院建筑。陕西大剧院位于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贞观广场西南部,与西安音乐厅相望,由主体建筑、歌剧厅、戏剧厅等组成,是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国际化表演艺术中心。
2017年10月28日,陕西大剧院正式启幕。2022年,陕西大剧院启幕五周年。五年时间累计演出超过900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邀请2万余位艺术家,惠及观众56余万人次,其中不乏中国国家话剧院《战马》、伦敦西区音乐剧《玛蒂尔达》、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吉赛尔》等重磅演出。
陕西大剧院还着力打造艺术聚合的多元空间,举办各类艺术普及活动及策划展览近百场。在艺术制作方面,陕西大剧院累计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卡门》《弄臣》等多部制作剧目。
可以预见,作为城市的精神城堡,陕西大剧院的发展以及西安大剧院的即将建成,都是陕西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也将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我们也期待,西安大剧院这一地标性建筑能够早日启幕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