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房地产行业开始走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嘴里,毕业了谈论的是买房,结婚了谈论的是买房,发工资了想的是房贷,年纪大了以后或许还要想以房养老……一辈子似乎都离不开这个魔咒,或许房子就是生活的一道坎,跨过去你就升华了,跨不过不去你就一生都被困住了。
似乎媒体的头条也永远离不开房地产,该是有多无聊?央行降息联系的是房贷多少,限购、限贷又上头条了,二套房首付依旧是头条……似乎只要出了相关房子的新闻、政策,不用大家“帮上头条”,自觉的就会放上去吸引流量,并且每次都很成功。
过去的2014年,整个西安市场就在“2015的房价走势、年末要不要出手”中吵吵嚷嚷的结束了。一堆不变的老话题“是不是取消?什么时候取消?何种方式取消?90后买不买房?政策有没有效果?会不会出现?……”,似乎如今还是这个样子,需要的购房者依旧会点开看,看完之后依旧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除了失望和迷茫,再不剩什么了。
其实类似的问题发酵全拜媒体,确切说全拜媒体“找不到新话题”所赐。在没有热点足够劲爆的背景下,关于这些老话题的研展再研展、深挖再深挖,遂成就了一波又一波地产话题的干涩手卷。
之所以对一再被放上桌面的无聊话题持否定态度,是因为这些话题具备了“无聊”这一词语所必须几大含义:
1、无权左右,所以全民猜想;说是乱猜也不为过,炒作为主,没有实际意义。
2、无法验证,所以大胆意淫;反正未来发生的事情没有人知道,毕竟没有人有特异功能或者养一只哆啦A梦,所以更多的言论就成了想象,反正发生了也可以说是“逆市效应”。
比如,限购这个问题,从2010年开始就成为话题,从“什么时候取消”开始,整整4年还在讨论“什么时候取消”,如果说这个重复过程是在项目操盘手层面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依托这个闸门来改善业绩出口,但如果作为公信一方的媒体反复做这个课题,只能证明这些编辑实在缺乏新思维,何况如今已经逐渐放松了,实在没有再拿出来说的价值了,不是么?
单单说限购这个问题,在我们熟悉的政策环境中,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限购一定不会“就事论事”地取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对前期政策方向的颠覆,确切说可以上升到平反的高度,为一个限购犯得着么?
但不是说限购绝对不会取消,关键是方式,所以就算吵得不可开交也只会有两个可能“一是限购常态化,二是架空限购”。
有时候“一定要给我一个答案”的执拗并不可爱,说的不客气,反而暴露出炒作者的贫乏和慵懒。你又不是六岁的小姑娘,何必对类似“麻麻,你为什么是我麻麻”这类问题非要找出一个答案来。
没有最无聊,只有更无聊。从孙云云到李春天,我原以为娱乐至死的媒体会对孙云云感兴趣完了不会再被迷惑,没想到这次“全民寻找李春天”依旧将舆论引导成功,让购房者和受众们似梦似幻的看了一场戏。
为什么说“寻找李春天”无聊呢?且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纵然是真的,黄先生找到了李春天,那也是人家两个人的事情,与你们和干?又要说相信爱情了?还是要说你也想遇见一个土(tu)豪(chui)?
接下来,我们不妨再说说90后买不买房这个话题,毕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估计又要被提上日程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买房和不买房的人,不买房也分为买不起和不想买两种情况。就算被广为期待的“我们下一代都有好几套房”这个理念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对接的也不是90后而是更后面的00后乃至更多,因为住宅产业化是从90年代末开始推动楼市风云的,就算那时候买房当婚房,生育大潮也应该集中在2000年以后了,所以这个90后拿出来说事,不仅有点无聊而且有点无逻辑。
站在2015年的楼市二季度的前奏上,事实上我们都不知道今年市场走势又将如何?也不知道今年会有什么楼市热点新闻,更不知道最终能替换掉老掉牙类似的“90后买房”这类话题的新噱头,该是怎样一片“革命”后的新天地?!但是,我们希望每一个有购房需要的人都能顺顺利利的买到合适的房子,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029-62268999,全年无休免费购房直通车随时等你来,还有网易独家优惠,切切实实的才是最好的的。
与网易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个幸福故事的开始……